1. 首页 > 电器资讯

hifi音响发烧级-hifi音响发烧站

hifi音响发烧级-hifi音响发烧站

说实话,我一直不认为音响有什么入门级之类的分类。

音响系统比较复杂。归根结底属于声学范畴。好的声音回放不是有一套高价位的设备就能搞定的。声音的回放和听音环境有很大关系。其实,我们可以把听音环境理解成一个大的音箱,那么,所有对于改善音箱效果的手段对于房间的调整都有效。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把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忽略了。一味的追求高价位的设备。结果就是越听越没劲。最后都去玩耳机了。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欣赏音乐是个非常个人的事。所谓大师推荐的配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比如这套器材放流行音乐很好,可是你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这个时候,怎么评价这套设备呢?有的人在 汽车 里感觉很棒,那么,再高端的设备也无法满足他。

所以,综上所述,我一直不认为器材是最重要的。现在要买到好的设备不难。难就难在个人的修为,爱好以及一个科学的听音环境。这些软硬件不到位,就算上百万的器材也就听个响。

首先,音响是用来享受音乐美感的,不是用来“发烧的”,任何音响都只能做到最大化接近还原音乐原声,注意是原声而不是现场声,因为这个“现场”不是唯一,环境,哪怕是同一音乐厅也不会保证听音环境百分百相同,而且演绎音乐的人也不可能做到每次演奏都相同,所以是最大化接近还原现场声,也就是录制时演绎出的乐声,所以没有必要追求什么“还原现场声”,也永远追求不到!

其次,虽然人们的听感大部份趋同,但因对声波中的泛音感受差异,也就是在听音细节上的差异,导致音乐给人带来的美感享受是也因人而异的,所以追求音响对音乐声音还原的极致,只能带来听者心理上的安慰而已,听感的提高与金钱和精力的花费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发烧音响是一种小众、高端的奢侈消费品,设备吃灰的机率较大,可以适庝消费并享受发烧音响,但为音响发烧则不可取了。

最后,工薪阶层虽可以消费发烧音响,如果没有条件装设专门的听音室,则必须考虑家居装饰的整洁、美观和易清洁、打扫,建议以2.0音箱和音源、功放三件套加高品质有源回音壁音箱和大尺寸平板电视共同组成听音及影视系统。听音系统总预算在万元以内,国产品牌品质就很好,性价比高,其中音源与功放共约五千元,音箱以书架箱为宜,价格在五千元,线材用音箱、音源、功放附送的足矣,回音壁音箱,价位在数千至万元以里的就非常顶级了,视自家财力而定。

另,如果是在楼房居住,最好全屋……包括天花板和地板都铺贴隔音板和吸音棉,无论冬夏都可以做到降噪、保温、节能,降噪就意味着别人家不妨碍你,你也不妨碍别人家,节能,尤其是自采暖的情况下,保温效果越好就越节能。

看面积,面积不大PC加真力有源。[害羞]

一般家庭听音条件不好买太高级的没啥意思,我建议1000-2000元买个音源或解码器,8000-9000买对有源音箱真力丹拿KEF之类。

300b胆机,3500元左右,江门纯音cd机,3000左右,豪勇胡桃木实木音箱,2800左右,加上好点线材,一定满足你!

经验就是“多听,多比较,直至找到你要的音质、音色、声音风格”才下单购买!

有哪些音乐论坛/社区值得推荐?为什么?

引言: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因此,大家在选择时对于音箱的要求也会比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国产品牌。现在也有很多人比较支持国产的品牌,那么像麦博、惠威、漫步者等这些国产品牌都是很不错的,大家可以放心选择。

一、麦博音箱

麦博品牌的音箱属于小巧型的箱体,创始于1998年的麦博集团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麦搏音响功率很大,对于看**来说效果非常好的。而且这一款音箱的做工非常的精致,即使听一些高音的音乐也能给人们特别好的体验感。而且音质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选择麦搏音响来听发烧音乐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惠威音箱

惠威音响是销量非常可观的一款产品,是HIFI音频的顶级品牌,它的音响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在声音上的表现也是十分出色。这个品牌的音箱在国产品牌当中非常受消费者喜爱,因为它不仅音质好,而且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可以用于汽车音响多媒体音响,也可以用于专业音响,智能广播等各种影院,惠威音响的性价比和使用率都是比较高的。

三、漫步者音箱

漫步者品牌的音响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度也比较高。但是,它的价格相对于一些其他的厂家会略高一些。但如果喜欢听音乐,对音响质量追求比较高朋友就可以选择漫步者品牌音响。它也是属于一种小型的箱体,比较方便携带,并且不占空间,是比较方便的。漫步者音箱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改善了音响本身的音质问题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在市场消费占有比例也是比较高的,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一款品牌。

拥有一套发烧级音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倒是有蛮多的,主流的根据听歌习惯的,如QQ音乐,网易音乐,虾米都不对口味,songtaste几年前听过,推荐的还行,但易用性差,后来一直听落网,非常对口味,但这一年来新的推荐也不怎么听了,感觉像是一家熟悉的饭店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换了厨师。但下了之前推荐的专辑,几十G的音乐,在车上听。对于网站来说,刚刚前两天发现一个网站:阿小猫还不错。

不用发烧,初烧足矣。几十年前,手中几无闲钱,只能听发烧。到音响店听,常去一家听,店主不待见,你不买音响三番五次地来问价?不过那时卖音响的如同现今送外卖的一样普遍。一家家听,一家家比较竟然听出个子曰来,谈吐中也有发烧味了。可家中没有类似发烧的器材,虽然买了不少CD碟(大多为D版),只能在国产星河组合中听听。声音自是差了若干,什么细节、声场、定位等等都听不出来。现在生活好了,口袋也有闲钱了。器材升级至初烧。也用不着到音响店试听了(试听也找不着地,我们市卖音响的全军覆没)。独自在家打开音响听一曲肖邦的夜曲或一曲四小天鹅,音符似水跳跃般流淌,人生之乐莫过如此。这是星河之类不可能带来的。按发烧的标准,十万元的器材算个初烧吧。当你走进音乐世界,一套价值不菲的器材绝对物有所值。

在外打工条件有限,加上经济也不自由,但对音乐的挚爱还是不断,特别是孤身在外,忙碌一天回到住处,身心疲惫,孤苦伶仃,只有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才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因地制宜,简陋达配一小套组合听听,虽然简陋,数播+古董器材,音源方便又能减少数码味,质朴无修饰的音色很满意,特别是听怀旧老歌,很有年代感;我不发烧,只是喜欢听音乐,没财力在器材上折腾 。

老家里还是有一套入门级器材[害羞]

发烧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认为发烧标准都不同。如果单纯以价钱衡量,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一套双声道音响至少也要五万以上才算发烧,五万内的只能算是家用电器而已。

为什么是五万因为我买不起,如果买得起了那发烧的价格还要高。

真要追求发烧永无止境,再贵的器材买到手用过后都变得不再发烧了。

多少钱算发烧?我觉得能买得起的价钱再加一倍,就是永远买不起不能拥有的那个就是发烧[呲牙][呲牙]

我现在用这个自己做个小音响,用蓝牙听细节损失大半的mp3还都是流行歌,烧不烧的没所谓了,图个乐呵足够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纯属个人观点,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含……)

1、何谓发烧音响?这个词早期是以一种“玩”音响的心态,对音响和音乐有着近似痴迷的心态,其实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有类似“发烧”的群体,比如玩车,钓鱼、……等等方面,都有一群人喜欢到痴迷的状态,但是话又说回来,“发烧”也是分“低烧”、“中烧”、“高烧”等不同阶层的,适合自己,能愉悦自己就是“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音响系统的烦繁简性,设备的价格,对听音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因素,甚至对音源的属性,音乐素材的载体,不同音乐风格类型,音响系统的适配性,听音者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时间和环境,都存在对人体感官的不确定性。

3、“拥有”二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跟金钱没有直接关系,俗话说,面由心生,在合适时间和空间里,心情愉悦的时候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打动你的也许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或许是一段歌词,或许是一刻短暂时光的孤寂和安宁……

4、所谓的音响系统,按属性来定义的话,我认为有器材型(功能性的电器设备),摆件型(收集一些过往绝版的经典设备,收藏价值大于听音价值类的)、发烧型(摆弄设备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自己生理声学需求,又慰藉了自己心理声学的享受……)

这也许是题主所追求的目标吧……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一个玩字!但若极端讲究,那玩亦可分为三五九等。玩精玩好也是一样终极的追求,在这一点上要向王世襄先生致敬学习……

发烧音响主要受众是发烧友,包括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是自己搭配、摩机甚至自制的,通常具有充裕的、充满个性的性能指标,可以带给音响发烧友极致的听音体验。音乐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都是经典套装机,能够匹配录音风格和效果,通过近乎完美的重放录音效果来揭示音乐内涵,带给音乐发烧友如梦如幻的音乐体验。

穷苦学生一个,但喜欢听音乐。

在某宝大量的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两百元的400w小功放,又花150买了两对拆机音响。

花了三百多块,硬是在宿舍整了个5.0声道的音响系统。

现在每天回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自己的音响,陶醉在5.0带来的音乐世界,感觉妙极。

发烧级音响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各种设备的完美配合,先选出出色的音乐播放软件,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失真的音源和噪音被放大;第二步,用音质出众的HIFI手机,必须是内放音质了得,须用好耳机选出来。第三步,选个耳机放大器,它应该是和你的音乐手机几乎一样的声音。我的二百多快钱,东莞产的。第四步,选只自然声音的功率放大器。我选择了雅oo, 花了五千快钱。第五步,扬声器选择了BXXX,三千五左右,通过不停试听,它只有一个型号,我喜欢的,有个型号太贵买不起。音乐播放软件需要调音,这一步绝对关键,注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选择,音箱的正负正确,这些基本搞错了,音质出来的效果天与地的差别。总共花了不到二万人民币,和朋友的一百万的差不多了,个人觉得比他的更耐听,听上一整天也不累。

音响就像金字塔,早期可以花一点儿钱就能听到大不同,越到后期越来越贵,但是差别却越来越小。所以,玩音响最好在中间段位,而且现在音源如此廉价的情况下,把预算用在具有数位流串播功能的放大器和一对大尺寸音箱,比如纪念版的JBL世纪100,加上挪威的音响哲学590放大器,加起来不到8万人民币。

这个问题,让我定定的坐在这里想了很久,很用力的那种想。

好像很难很清晰地归纳和描述。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

我挺喜欢听歌的,主要是流行乐。《一剪梅》《我的中国心》《沈阳啊沈阳》《铁窗泪》《在水一方》......还有叫张帝的一位即兴发挥的歌手,等等等等,都是从老爸的一台三洋单卡录音机里放出来的,那阵子很讨厌这些歌,天天天在屋子里放,很是腻歪,远没有《西游记》《变形金刚》《忍者神龟》这些主题曲有吸引力。唯一有兴趣的是用中华铅笔给老爸倒带,主要是显摆自己甩的快,比录音机倒带还快,当然只是意*和不服气的一种想法。

虽然不稀罕那些歌,但是听歌这个行为深入我心,当时思考的最多的是:为什么《变形金刚》没有录音带。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证明了只是自己年少无知而已,后来的录像带机,以及再再后来明白了“年少不听李宗盛 听懂已是不惑年”(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年,本来不想写这句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嫩一阵子),都印证了“年少无知”。

而自己听歌的风格取向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成型的,这么说有点拿腔作调,其实就是开始听流行歌了,有喜欢的一些歌手而已,而那时刚开始发育,对那种卿卿我我的歌最来劲。回想那时模仿“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对你爱爱爱不完”的样子,就一身鸡皮疙瘩。而那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观众点播》,当某个人为妈妈过生日点了一首《情网》时,心里在想她妈妈过生日真好,我还能借她妈的光听听张学友的歌。当然有大胆一点的人会点一首《吻别》送给老师,而周海媚的出现是听歌的额外福利了。初中时对时任副班长相当崇拜,因为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唱出刚推出的新歌,最牛逼的是此人表现欲极强,从不怯场,站在窗口怒吼“我滴爱赤裸裸”,响彻教学楼和居民楼围绕着的操场。他演唱《凡人歌》的方式也是多年后(几年前)我才参透,一个初中生是如何获得饱经沧桑的感觉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题,而只能佩服当年的他。

而到了高中,已经谙熟流行歌曲界了,甚至已经具备国际视野,渐渐以自己喜欢的歌手要有分量和特色而显示自己有品位,磁带也从盗版合集变为了正版专辑(很后悔大学毕业后因为磁带被淘汰而扔掉了那么多正版磁带,如果它们还在,现在一定会买一台那时买不起的卡座)。但是,听歌还是用的老爸那台单卡录音机,也搞不清楚时髦的老爸,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怎么听歌了,难道是应为我霸占了他的录音机?而当时商场里各种品牌的组合音响,让我垂涎欲滴,也知道了什么叫“音质”。

高考完后,赶上小舅的小饭店装修,他把店里的一套设备搬到我家,除了电视,还有一台三碟连放的VCD,一台AV功放,一对AV音箱,都是大牌的,那个暑假,疯狂租碟看**,同时对功放加音箱的播放形式有了认识,以至于那时还很流行的组合音响已经被我嫌弃(虽然买不起)。

异形抽抽嘴发出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吓我了,确切说是吓个半,因为没,对那个声音表现力很是难忘。功放的加持作用,在我的感觉就像佛祖给珠子开了光。

而宁缺勿滥的性格,导致我拥有自己的音响系统的时间,推迟了很久。

那套东西摆好后,我的脑子里就像上面的流水账一样,稀里哗啦翻滚了很久。

这堆东西发出的声音,确实是有说服力的,至少不是我的听歌行为中的瓶颈。现在更多精力是在遇歌和保存歌上,也在怎样再赚点钱上,毕竟心里还有更想要的另外一套系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