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维修知识

中央空调怎么回收冷媒-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

中央空调怎么回收冷媒-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

、汰旧换新——提高能效淘汰高耗能的用电设备,更换为先进高效的设备,老老实实的提升用电设备的内部效率。用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手段更新淘汰旧的、高耗能的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用T5灯替换T8灯,用金属卤化物灯取代高压汞灯,用直流电机替换交流电机,用世界上能效比最好的中央空调主机替换旧的空调主机等等,都能产生非常显著节电效益。

2、改进工艺——挖潜增效在水源丰富地区,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在地形开阔地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中央空调机组制冷供暖,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利用中央空调机组余热回收技术,提供生活热水。改进工艺流程,达到一机多用,充分挖潜增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3、加强维护——减少损耗通过采用更先进科学的维护设备和技术,减少用能设备损耗,降低用能设备的维护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支出。

4、加装节能器——减少能耗加装变频器,通过改变电机的运转速度、软启动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风机、水泵等负荷经常变化,没有恒速要求的场合。加装节电器,通过降低电压、消除谐波、抑制浪涌、调节无功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对电压变化不敏感的用电场合。

5、错峰用电——减少费用合理调整用电时间,积极利用峰谷电价差,将部分或全部的高峰用电时间,转移到低谷时段。在空调制冷方面,可以采用冰蓄冷技术,转移用电时间,尽管该方法不节电,但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而节钱。

6、计算机远程监控——科学用能利用计算机远程监控技术,监控用能设备的用能时间、用能状况,分析判断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合理地调度能源负荷,使用能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用能状态,按“所需即所供”的原则科学用能,实现终端用能设备耗能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7、加强管理——节约用能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使用不合理的用能设备。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制止能源浪费现象。

8、节能降耗——首先得先从能源消耗大户进行,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企业能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怎么办?

中央空调耗能一般包括三部分:空调冷热源,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水或空气输送系统。这三部分能耗中,冷热源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一半,是空调节能的主要内容。

提高设备能效比

空调系统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通常用能效比表示。能效比为空调提供的冷(热)量与空调提供冷(热)量时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因而,能效比越高的设备或系统,在满足相同的冷(热)量需求时,所需消耗的电能就越少。节约空调系统能耗的关键在于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要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就要选用能量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系统形式,并避免设备容量配备过大,同时在只有部分负荷时,该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工作。

采用分区形式布置

采用多分区空调对大型建筑的节能有利。由于同一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各处空调负荷差别很大,各个房间要求的室内空气参数不同,为做到节能与经济运行,应将系统分区。例如,体型很大的建筑的周边区受室外气温变化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不同朝向房间的四季空调负荷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内区的空调负荷则较为稳定。除了按朝向分区外,还可按建筑物不同用途、不同的使用时间进行分区,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合理配备制冷机

空调制冷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其能耗在整个空调系统中所占比重很大。一般情况下,夏季制冷以电动冷水机组一次能效比最高,其中又以离心机组能效比最高,但不同形式的机组单机制冷量范围不同。由于制冷机组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工作,此时其效率小于在满负荷运行时,因而宜选择部分负荷性能较好的产品。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设备,具有良好的能量调节特性。合理配置机组的台数及容量大小,以便在运行中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机组的合理调配,使设备尽可能满负荷高效率运转。

空调水系统的节能

一般空调水系统的输配用电,在冬季供暖期间约占整个建筑动力用电的20%~25%;夏季供冷期间约占12%~24%,因此水系统节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空调水系统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选择水泵是按设计值查找水泵样本的参数,而不是按水泵的特性曲线选定;不是对每个水环路都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等。按照实际需要选用空气处理设备和水泵,采用变风量系统和变流量水系统,组织良好的气流,注意水系统分支环路的水力平衡,都有利于降低空调风机、水泵的能耗。

企业在设计中要注意选用质量轻,单位风机功率供冷(热)量大的机组。空调机组应该选用机组、风机、风量、风压匹配合理,漏风量少,空气输送系数大的机组。

蓄冷空调的应用

由于电网峰谷差值日益增大,蓄冷空调正在发展。即在电网低谷负荷时,用蓄冷空调设备制冷,将冷量以冷冻水、冰或凝固的方式储存起来,而在空调高峰时段,即电网高峰时段,利用储存的冷量向空调系统供冷,从而减少空调制冷设备容量、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采用蓄冷系统时,有两种负荷管理策略可考虑。当电费价格在不同时间里有差别时,可以将全部负荷转移到廉价电费的时间里运行。可选用一台能储存足够能量的传统冷水机组,将整个负荷转移到高峰以外的时间去,这称为“全部蓄能系统”。这种方式常常用于改建工程中利用原有的冷水机组,只需加设蓄冷设备和有关的辅助装置,但需注意原有冷水机组是否适用于冰蓄冷系统。这种方式也适用于特殊建筑物,需要瞬时大量释冷的场合,如体育馆建筑物。在新建的建筑中,部分蓄能系统是最实用的,也是一直投资有效的负荷管理策略。在这种负荷均衡的方法中,冷水机组连续运行,它在夜间用来制冷蓄存,在白天利用储存的制冷量为建筑物提供制冷。将运行时数从14小时扩展到24小时,可以得到最低的平均负荷,需电量大大减少,而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也可以减少50%~60%或者更多一些。蓄冷空调从该系统本身的运行角度上看并不节能,也不经济;但从全社会的角度上看,由于利用了电网低谷负荷,是一种效益良好的空调节能技术。

土壤热源热泵的应用

热泵也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热泵有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等,各有其适用条件。我国空调系统主要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由于其“室外机”受环境空气季节性温度变化规律的制约,夏季供冷负荷越大时对应的冷凝温度越高;众所周知,制冷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的高低对主机耗电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推算,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进水温度提高1℃,压缩机主机电耗约增加2%,溴化锂主机能耗提高约6%。以土壤取代或部分取代的空气热源,无疑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明显的节能效果。与地面上环境空气相比,地面5米以下全年土壤温度稳定且约等于年平均温度,可以分别在夏冬两季提供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即分别将地热能作为夏冬两季的低温热源和高温热源。从原理上讲,土壤是一种比环境空气更好的热泵系统的冷热源。

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壤热源热泵的主要优点有:节能效果明显,可比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约20%;埋地换热器不需要除霜,减少了冬季除霜的能耗;由于土壤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可与太阳能联用改善冬季运行条件;埋地换热器在地下静态的吸放热,减小了空调系统对地面空气的热及噪声的污染。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将热泵的高能量利用效率与对土壤的可再生蓄热能利用结合起来,能效比很高。通过输入少量高品位能源(电能),可实现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在冬季将地热“取”出用于采暖或热水供应;在夏季将室内热量提取后释放至地层内。所以若能用土壤热源热泵部分取代空气源热泵,必然节约能源并可形成新的空调产品系列。

变风量系统的应用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向空调房间输送足够数量的、经过一定处理了的空气,用以吸收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当室内余热发生变化而又需要使室内温度保持不变时,可将送风量固定,而改变送风温度,也可将送风温度不固定,而改变进风量,那种固定送风量而改变送风温度的空调系统,一般便称其为定风量系统。对于服务于多个房间(或区域)的定风量空调系统来说,由于经过空调设备处理过的空气送风温度一定,为了适应某个房间(或区域)的负荷变化,往往需要设立再热装置,才能维持所要求的温度、湿度范围,否则会产生过冷现象,使经过冷却去湿处理过的空气又进行再热处理,这显然是一种能量的浪费。

对于多数舒适性空调要求来说,并不需要十分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变风量系统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它可以通过改变送到房间(或区域)里去的风量,来满足这些地方负荷变化的需要。因此,变风量系统在运行中是一种节能的空调系统。在一幢大型民用建筑中,各个朝向的房间一天中最大负荷并不出现在同一时刻。对于定风量系统,总风量是固定的,因而只能按各房间的最大负荷来设计送风量。而变风量系统则可以适应一天中同一时间各朝向房间的负荷,并不都出于最大值的需要,空调系统输送的风量(实际上输送的是能量)可以在建筑物各个朝向的房间之间进行转移,从而系统的总设计风量可以减少,空调设备的容量也可以减小,既可节省设备费的投资,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

设备的合理布局

合理布置空调器,才有利于其效率的发挥。如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应安装在送出的冷气或热风可以到达房间内大部分地方的位置,并使送出的风不受阻挡,以使室温均匀;其室外机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处,侧边及上部留有足够空间,以利于抽风,提高换热效果,并设遮篷,避免日晒雨淋。还要注意清除换热器上的积灰,以提高实际运行的能效比。

中央空调废热回收典型案例

一家以四星级标准设计的现代化旅游度假酒店,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该酒店的热水供应系统是利用四台175千瓦的热水炉向客房24小时供应热水,按改造前12个月的统计,共消耗柴油55.86吨。而酒店的制冷系统则由一台6115千瓦的活塞式冷水机组制备冷冻水。

为了节能降低成本,酒店使用“中央空调废热回收技术”制备热水,并对酒店的活塞式冷水机组中的3个机头进行改造,使其与现有的热水系统有机结合,新旧系统可自动切换,既保证热水供应的可靠性,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调废热。该项目总投资18万元。年节约柴油42.9吨折标准煤61.27吨。柴油价格按2800元/吨计,共节约燃料费12.01万元,减排二氧化碳约159.6吨。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5年。

进行了空调废热回收改造后,在空调运行时间较长的季节(每年4~10月)可完全停用热水炉,所需热水全部由废热回收系统提供,在空调机组间断运行的季节(每年3月和11月)新旧热水系统同时提供热水,热水炉仅在废热回收系统提供热水不足时才启动。

公司节能降耗的措施有哪些

、汰旧换新——提高能效淘汰高耗能的用电设备,更换为先进高效的设备,老老实实的提升用电设备的内部效率。用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手段更新淘汰旧的、高耗能的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用T5灯替换T8灯,用金属卤化物灯取代高压汞灯,用直流电机替换交流电机,用世界上能效比最好的中央空调主机替换旧的空调主机等等,都能产生非常显著节电效益。

2、改进工艺——挖潜增效在水源丰富地区,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在地形开阔地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中央空调机组制冷供暖,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利用中央空调机组余热回收技术,提供生活热水。改进工艺流程,达到一机多用,充分挖潜增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3、加强维护——减少损耗通过采用更先进科学的维护设备和技术,减少用能设备损耗,降低用能设备的维护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支出。

4、加装节能器——减少能耗加装变频器,通过改变电机的运转速度、软启动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风机、水泵等负荷经常变化,没有恒速要求的场合。加装节电器,通过降低电压、消除谐波、抑制浪涌、调节无功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对电压变化不敏感的用电场合。

5、错峰用电——减少费用合理调整用电时间,积极利用峰谷电价差,将部分或全部的高峰用电时间,转移到低谷时段。在空调制冷方面,可以采用冰蓄冷技术,转移用电时间,尽管该方法不节电,但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而节钱。

6、计算机远程监控——科学用能利用计算机远程监控技术,监控用能设备的用能时间、用能状况,分析判断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合理地调度能源负荷,使用能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用能状态,按“所需即所供”的原则科学用能,实现终端用能设备耗能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7、加强管理——节约用能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使用不合理的用能设备。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制止能源浪费现象。

8、节能降耗——首先得先从能源消耗大户进行,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1.以新换旧——提高能效,淘汰耗能高的电气设备,代之以先进高效的设备,老老实实提高电气设备内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淘汰旧的高耗能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用T5灯代替T8灯,用金属卤化物灯代替高压汞灯,用DC电机代替交流电机,用世界上最好的节能中央空调主机代替旧空调主机等等,都可以产生非常显著的节能效益。

2.改进工艺: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水源丰富的地区,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在地势开阔的地区,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代替中央空调机组制冷制热,同时提供生活热水。中央空调机组余热回收技术用于提供生活热水。改进工艺流程,实现一机多用,充分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3.加强维护——采用更先进、更科学的维护设备和技术降低损耗,减少耗能设备的损耗,降低耗能设备的维护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支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十三条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

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节能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批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如何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节能减排实际是两个分类,一个是节能,一个是减排,两者互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我从我知道的节能回答吧:

企业节能,我看你是广东地区的公司,那么估计主要的能源消耗是电力。

那么节能的话就要从节省电力消耗开始做。

我们知道,企业的电力消耗一般占企业成本支出排名第三的位置,如果降低电力使用成本,减低电费,就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企业的接受程度和对节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不够,企业往往在承受节能压力的时候就会直接选择一种技术改造的方式,往往这种技术改造由于没有数据的支撑和校验,会给以后的节能成果带来风险。对节能的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价和衡量。

我们都知道,一切改善的流程不外乎是了解数据、掌握数据、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实施。

节能也同样不例外。

90%的企业目前只是每月到交电费的时候,才知道这一个月花费了多少。并没有像企业其它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行政管理)有准确的数据。

所以90%的企业在电力使用管理上还处于盲目无序的一种状态,往往同企业其他管理的层次极度不相匹配。结果能源成本虽然是比较大的生产成本,但却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短板。

如果企业将电力使用和电能消耗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和生产成本来重视,就必须将电能管理与生产管理放到同一个水平。

就像看病问诊一样,如果要解决病人的某个病症,我们还是先要对病情和病因全面分析,才能达到准确治疗。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企业开始节能措施的第一步是:测量和统计。

1、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准确测量的系统,精确的统计电能消耗。

为了让企业的改善更有效果,可以先从大功耗生产设备、不易于管控及管控不到位的生产设备开始测量和统计。现在有很多企业在意识测量和统计的重要性后,采取的方法却不太科学性,往往还是采用比较落后的人工抄表方式在进行。人工抄表的弊端是抄录的数据并不完整,没有连续性,无法准确掌握在生产状态下设备动态的能耗曲线,这样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有一定价值,但分析的价值太小。我们需要的是生产设备的完整的,动态的,实时的电能消耗数据,并且还需要有相关的分析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分析和诊断。所以这个第一步,相当关键,也很重要,是节能措施的基础。

企业节能措施的第二步:分析

1、企业在测量和统计到电力能耗使用数据后,需要对之进行相关的分析,比如:

是否有存在直接浪费的地方,下班时间的设备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准确操作,按时开关?

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让太多设备处于不必要的空转状态?

员工是否优先使用能效高的生产设备?

哪些设备的能效十分低下,需要做相应的技术改善?

企业的配电容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浪费情况?

等等等

通过对细节的掌握,我们才可以精准的分析。

企业节能措施的第三步:改善

在我们对企业的电力能耗使用状态作出精准分析后,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加强管理,减少直接浪费。

根据分析的结果实施完善的电能管理制度,用客观数据让员工加强执行的力度。也有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完善的,但还是存在很多浪费的情况,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执行,不能够被执行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没有结果。所以,如果企业在推行管理的时候,加以一些监测的辅助工具,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员工执行的效果如何,并且可以事后追责!有很多专业的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已经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测量和统计,以及实时监测的功能。借助这样的工具,我们企业的能源管理的措施、节能改善的管理措施执行会更好,节能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2、技术改造。

通过数据分析设备的能效情况,对一些能效不高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比如对大型电动机实施变频改造,伺服改造都能够大幅提升设备的生产能效,并且很快就可以将投资收回,大略统计一下有如下一些技术成熟,改造成本很低,效果十分明显的措施:

空压机余热利用、变频改造、综合智能集中控制

注塑机伺服改造、注塑机的变频改造

电动机的就地无功补偿和集中无功补偿

谐波的治理

中央空调的智能控制。

技术改造的技术经过市场的检验,现在已经不是一种概念了。很多注重能源节省的企业从战略的高度,引入技术改造的技术,实施相关措施。已经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实效,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从能源管理和能源节省方面着手,让企业的竞争更占优势,所谓强者恒强就是这个道理吧。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相关回答,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高手来参与回答!

、汰旧换新——提高能效淘汰高耗能的用电设备,更换为先进高效的设备,老老实实的提升用电设备的内部效率。用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手段更新淘汰旧的、高耗能的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用T5灯替换T8灯,用金属卤化物灯取代高压汞灯,用直流电机替换交流电机,用世界上能效比最好的中央空调主机替换旧的空调主机等等,都能产生非常显著节电效益。

2、改进工艺——挖潜增效在水源丰富地区,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在地形开阔地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中央空调机组制冷供暖,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利用中央空调机组余热回收技术,提供生活热水。改进工艺流程,达到一机多用,充分挖潜增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3、加强维护——减少损耗通过采用更先进科学的维护设备和技术,减少用能设备损耗,降低用能设备的维护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支出。

4、加装节能器——减少能耗加装变频器,通过改变电机的运转速度、软启动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风机、水泵等负荷经常变化,没有恒速要求的场合。加装节电器,通过降低电压、消除谐波、抑制浪涌、调节无功等技术手段,达到节电目的。适合对电压变化不敏感的用电场合。

5、错峰用电——减少费用合理调整用电时间,积极利用峰谷电价差,将部分或全部的高峰用电时间,转移到低谷时段。在空调制冷方面,可以采用冰蓄冷技术,转移用电时间,尽管该方法不节电,但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而节钱。

6、计算机远程监控——科学用能利用计算机远程监控技术,监控用能设备的用能时间、用能状况,分析判断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合理地调度能源负荷,使用能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用能状态,按“所需即所供”的原则科学用能,实现终端用能设备耗能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7、加强管理——节约用能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使用不合理的用能设备。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制止能源浪费现象。

8、节能降耗——首先得先从能源消耗大户进行,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