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维修知识

电冰箱制冷剂-电冰箱制冷剂的作用

电冰箱制冷剂-电冰箱制冷剂的作用

无氟冰箱的制冷剂主要是R600a、 R-134a 、 R-404A 、R-410A ,这些都是环保的制冷剂。

在冰箱后面的铭牌上就有标注,一些氟利昂制冷剂已经淘汰,市场上已经没有这类冰箱的产品了。

无氟冰箱的重大改进首先就是不采用R-12氟利昂,一般采用R-134a作制冷剂,并且对系统内的润滑油_密封材料等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制冷效果。

冰箱的发明给人们解决了保存食品等问题,但是因为普通电冰箱的制冷系统采用R-12氟利昂作制冷剂,而氟利昂已被视为破坏地球臭氧层的主要元凶。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以后,受到阳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极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数量减少,甚至造成臭氧层的破坏,从而构成对人类健康及生物生长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提倡和使用"无氟"冰箱。无氟冰箱的重大改进首先就是不采用R-12氟利昂,一般采用R-134a作制冷剂,并且对系统内的润滑油_密封材料等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制冷效果。

其次,无氟电冰箱的压缩机采用了与普通冰箱不同结构的压缩机,其工作状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氟冰箱运转时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呈负压状态,而高压排气管的压力较普通压缩机要大,这样会造成压缩机温度相对较高的问题。但是使用时只要注意加强冰箱的散热,将不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和使用寿命。

以前普通电冰箱的制冷系统,常常使用R12制冷剂。当它泄漏到空气中,受到阳光的照射,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数量减少,破坏大气环境,造成臭氧层消失而形成的空洞,对人类的健康及生物正常成长造成很大的威胁。

随着国家发布了对氟利昂制冷剂的规定,凡是带有氟利昂制冷剂产品2010年全部不准销售。所以,很多厂家陆续转型推出无氟电冰箱。这种电冰箱大多采用了R134a制冷剂或R600a制冷剂替代了R12制冷剂,其电冰箱的主要零部件和密封材料以及润滑油都与普通电冰箱不同。

电冰箱制冷系统常用的制冷剂有R134a、R600a。

(1)R134a制冷剂的特性

①R134a是一种新型环保型制冷剂,它的温室效应潜能很小,对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是目前替代R12的较为理想的制冷剂。

②R134a无色、无臭、不燃烧、不爆炸,与R12的性质很相近,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26.5℃,凝固点为-101℃;化学性质稳定。

③R134a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R12,传热能力较R12好,热交换气体积可缩小。

④当温度在17℃以上时R134a的饱和压力R12高,而低于17℃时,R134a的饱和压力比R12低。

⑤R134a对漆包线的腐蚀性强,适用的橡胶材料主要有:氯丁橡胶、高丁腈橡胶、尼龙橡胶。

⑥R134a气体比容较大,因此在相同容量的压缩机条件下,R134a系统工质流率较小。

⑦R134a不能与烷烃类润滑油互溶,润滑油应改为与R134a相容的聚烯烃乙醇(PAG)。

⑧R134a不能用卤素法检漏。

⑨R134a的溶水性与R12相近。

(2)R600a制冷剂的特性

①R600a又名异丁烷,(C4H10)属碳氢化合物,标准沸点为-11.73℃,凝固点为-160℃,是一种无色气体,微溶于水,性能稳定,其ODP=0,GWP=0。曾在1920—1930年作为小型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后因可燃性等原因,被氟利昂12制冷剂取代。

②R600a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当体积浓度达到或高于爆炸极限(1.9%~8.4%)时,如遇明火即可引起爆炸,所以维修中的安全操作尤为重要。

③R600a的临界压力比R12低,临界温度和临界体积均比R12高,标准沸点高于R12约18℃,饱和蒸汽压力比R12低。在一般情况下,R600a的压力比要高于R12,容积制冷量要小于R12。为了使采用R600a制冷系统能达到与R12相近的制冷能力,其气缸容积应比使用R12制冷剂时大65%~70%。

④使用R600a为制冷剂的压缩机排气温度比使用R12为制冷剂的压缩机排气温度低,对压缩机的工况条件改善有利。

⑤R600a的毒性非常低。

⑥当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低于-11.73℃时,制冷系统处于负压状态,使外界空气易渗入系统。为防火防爆,必须使用密封性良好的PTC启动继电器。R600a压缩机的铭牌上标有**易燃标志。

⑦使用R600a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干燥过滤器,应使用XH9型干燥过滤器。

⑧使用R600a为制冷剂的压缩机,其制冷剂的充注量只相当于使用R12为制冷剂压缩机的40%左右。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制冷剂灌注设备。

⑨在制冷系统中,适用于R12制冷系统的电磁阀同样也适用于使用R600a为制冷剂的系统。

⑩使用R600a为制冷剂的系统不能用传统的检漏仪进行检漏,必须使用R600a专用检漏仪进行检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