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节能改造-plc控制中央空调电气原理图
PID控制目录[隐藏]
概述
基本用途
现实意义
PID控制实现
[编辑本段]概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
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其输入e (t)与输出u (t)的关系为
u(t)=kp(e((t)+1/TI∫e(t)dt+TD*de(t)/dt) 式中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0和t
因此它的传递函数为:G(s)=U(s)/E(s)=kp(1+1/(TI*s)+TD*s)
其中kp为比例系数; TI为积分时间常数; TD为微分时间常数
[编辑本段]基本用途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 Ti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PID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对其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PID就可控制了。
其次,PID参数较易整定。也就是,PID参数Kp,Ti和Td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整定。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变化,例如可能由负载的变化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变化,PID参数就可以重新整定。
第三,PID控制器在实践中也不断的得到改进,下面两个改进的例子。
在工厂,总是能看到许多回路都处于手动状态,原因是很难让过程在“自动”模式下平稳工作。由于这些不足,采用PID的工业控制系统总是受产品质量、安全、产量和能源浪费等问题的困扰。PID参数自整定就是为了处理PID参数整定这个问题而产生的。现在,自动整定或自身整定的PID控制器已是商业单回路控制器和分散控制系统的一个标准。
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特定的系统设计的PID控制器控制得很好,但它们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自整定要以模型为基础,为了PID参数的重新整定在线寻找和保持好过程模型是较难的。闭环工作时,要求在过程中插入一个测试信号。这个方法会引起扰动,所以基于模型的PID参数自整定在工业应用不是太好。
如果自整定是基于控制律的,经常难以把由负载干扰引起的影响和过程动态特性变化引起的影响区分开来,因此受到干扰的影响控制器会产生超调,产生一个不必要的自适应转换。另外,由于基于控制律的系统没有成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参数整定可靠与否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许多自身整定参数的PID控制器经常工作在自动整定模式而不是连续的自身整定模式。自动整定通常是指根据开环状态确定的简单过程模型自动计算PID参数。
PID在控制非线性、时变、耦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确定的复杂过程时,工作地不是太好。最重要的是,如果PID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都没用。
虽然有这些缺点,PID控制器是最简单的有时却是最好的控制器
[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目前工业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三个阶段。智能控制的典型实例是模糊全自动洗衣机等。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一个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器的输出经过输出接口、执行机构,加到被控系统上;控制系统的被控量,经过传感器,变送器,通过输入接口送到控制器。不同的控制系统,其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压力控制系统要采用压力传感器。电加热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目前,PID控制及其控制器或智能PID控制器(仪表)已经很多,产品已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各种各样的PID控制器产品,各大公司均开发了具有PID参数自整定功能的智能调节器 (intelligent regulator),其中PID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是通过智能化调整或自校正、自适应算法来实现。有利用PID控制实现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控制器,能实现PID控制功能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还有可实现PID控制的PC系统等等。 可编程控制器(PLC) 是利用其闭环控制模块来实现PID控制,而可编程控制器(PLC)可以直接与ControlNet相连,如Rockwell的PLC-5等。还有可以实现 PID控制功能的控制器,如Rockwell 的Logix产品系列,它可以直接与ControlNet相连,利用网络来实现其远程控制功能。
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open-loop control system)是指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对控制器(controller)的输出没有影响。在这种控制系统中,不依赖将被控量反送回来以形成任何闭环回路。
2、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的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会反送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闭环控制系统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与系统给定值信号相反,则称为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若极性相同,则称为正反馈,一般闭环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又称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很多。比如人就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眼睛便是传感器,充当反馈,人体系统能通过不断的修正最后作出各种正确的动作。如果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反馈回路,也就成了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另例,当一台真正的全自动洗衣机具有能连续检查衣物是否洗净,并在洗净之后能自动切断电源,它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3、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是指将一个阶跃输入(step function)加到系统上时,系统的输出。稳态误差是指系统的响应进入稳态后,系统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差。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用稳、准、个字来描述。稳是指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一个系统要能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从阶跃响应上看应该是收敛的;准是指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控制精度,通常用稳态误差来(Steady-state error)描述,它表示系统输出稳态值与期望值之差;快是指控制系统响应的快速性,通常用上升时间来定量描述。
4、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 “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5、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在实际调试中,只能先大致设定一个经验值,然后根据调节效果修改。
对于温度系统:P(%)20--60,I(分)3--10,D(分)0.5--3
对于流量系统:P(%)40--100,I(分)0.1--1
对于压力系统:P(%)30--70,I(分)0.4--3
对于液位系统:P(%)20--80,I(分)1--5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编辑本段]PID控制实现
1 . PID 的反馈逻辑
各种变频器的反馈逻辑称谓各不相同,甚至有类似的称谓而含义相反的情形。系统设计时应以所选用变频器的说明书介绍为准。所谓反馈逻辑,是指被控物理量经传感器检测到的反馈信号对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控制极性。例如中央空调系统中,用回水温度控制调节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和水泵电机的转速。冬天制热时,如果回水温度偏低,反馈信号减小,说明房间温度低,要求提高变频器输出频率和电机转速,加大热水的流量;而夏天制冷时,如果回水温度偏低,反馈信号减小,说明房间温度过低,可以降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和电机转速.减少冷水的流量。由上可见,同样是温度偏低,反馈信号减小,但要求变频器的频率变化方向却是相反的。这就是引入反馈逻辑的原由。几种变频器反馈逻辑的功能选择见表 1 。
2 .打开 PID 功能
要实现闭环的 PID 控制功能,首先应将 PID 功能预置为有效。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变频器的功能参数码预置,例如,康沃 CVF-G2 系列变频器,将参数 H-48 设为 O 时,则无 PID 功能;设为 1 时为普通 PID 控制;设为 2 时为恒压供水 PID 。二是由变频器的外接多功能端子的状态决定。例如安川 CIMR-G 7A 系列变频器,如图 1 所示,在多功能输入端子 Sl-S10 中任选一个,将功能码 H1-01 ~ H1-10( 与端子 S1-S10 相对应 ) 预置为 19 ,则该端子即具有决定 PI[) 控制是否有效的功能,该端子与公共端子 SC “ ON ”时无效,“ OFF ”时有效。应注意的是.大部分变频器兼有上述两种预置方式,但有少数品牌的变频器只有其中的一种方式。
在一些控制要求不十分严格的系统中,有时仅使用 PI 控制功能、不启动 D 功能就能满足需要,这样的系统调试过程比较简单。
3 .目标信号与反馈信号
欲使变频系统中的某一个物理量稳定在预期的目标值上,变频器的 PID 功能电路将反馈信号与目标信号不断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实时地调整输出频率和电动机的转速。所以,变频器的 PID 控制至少需要两种控制信号: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这里所说的目标信号是某物理量预期稳定值所对应的电信号,亦称目标值或给定值;而该物理量通过传感器测量到的实际值对应的电信号称为反馈信号,亦称反馈量或当前值。 PID 控制的功能示意图见图 2 。图中有一个 PID 开关。可通过变频器的功能参数设置使 PID 功能有效或无效。 PID 功能有效时,由 PID 电路决定运行频率; PID 功能无效时,由频率设定信号决定运行频率。 PID 开关、动作选择开关和反馈信号切换开关均由功能参数的设置决定其工作状态。
4 .目标值给定
如何将目标值 ( 目标信号 ) 的命令信息传送给变频器,各种变频器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而归结起来大体上有如下两种方案:一是自动转换法,即变频器预置 PID 功能有效时,其开环运行时的频率给定功能自动转为目标值给定.如表 2 中的安川 CIMR-G 7A 与富士 P11S 变频器。二是通道选择法,如表 2 中的康沃 CVF-G2 、森兰 SB12 和普传 P17000 系列变频器。
以上介绍了目标信号的输入通道,接着要确定目标值的大小。由于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通常不是同一种物理量。难以进行直接比较,所以,大多数变频器的目标信号都用传感器量程的百分数来表示。例如,某储气罐的空气压力要求稳定在 1 . 2MPa ,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为 2MPa ,则与 1 . 2MPa 对应的百分数为 60 %,目标值就是 60 %。而有的变频器的参数列表中,有与传感器量程上下限值对应的参数,例如富士 P11S 变频器,将参数 E40( 显示系数 A) 设为 2 ,即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上限 2MPa :参数 E41( 显示系数 B) 设为 0 ,即量程下限为 0 ,则目标值为 1 . 2 。即压力稳定值为 1 . 2 MPa 。目标值即是预期稳定值的绝对值。
5 .反馈信号的连接
各种变频器都有若干个频率给定输入端,在这些输入端子中,如果已经确定一个为目标信号的输入通道,则其他输入端子均可作为反馈信号的输入端。可通过相应的功能参数码选择其中的一个使用。比较典型的几种变频器反馈信号通道选择见表 3 。
6 . P 、 I 、 D 参数的预置与调整
(1) 比例增益 P
变频器的 PID 功能是利用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差值来调节输出频率的,一方面,我们希望目标信号和反馈信号无限接近,即差值很小,从而满足调节的精度: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调节信号具有一定的幅度,以保证调节的灵敏度。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事先将差值信号进行放大。比例增益 P 就是用来设置差值信号的放大系数的。任何一种变频器的参数 P 都给出一个可设置的数值范围,一般在初次调试时, P 可按中间偏大值预置.或者暂时默认出厂值,待设备运转时再按实际情况细调。
(2) 积分时间
如上所述.比例增益 P 越大,调节灵敏度越高,但由于传动系统和控制电路都有惯性,调节结果达到最佳值时不能立即停止,导致“超调”,然后反过来调整,再次超调,形成振荡。为此引入积分环节 I ,其效果是,使经过比例增益 P 放大后的差值信号在积分时间内逐渐增大 ( 或减小 ) ,从而减缓其变化速度,防止振荡。但积分时间 I 太长,又会当反馈信号急剧变化时,被控物理量难以迅速恢复。因此, I 的取值与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小时,积分时间应短些;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大时,积分时间应长些。
(3) 微分时间 D
微分时间 D 是根据差值信号变化的速率,提前给出一个相应的调节动作,从而缩短了调节时间,克服因积分时间过长而使恢复滞后的缺陷。 D 的取值也与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小时,微分时间应短些;反之,拖动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大时, 微分时间应长些。
(4)P 、 I 、 D 参数的调整原则
P 、 I 、 D 参数的预置是相辅相成的,运行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细调:被控物理量在目标值附近振荡,首先加大积分时间 I ,如仍有振荡,可适当减小比例增益 P 。被控物理量在发生变化后难以恢复,首先加大比例增益 P ,如果恢复仍较缓慢,可适当减小积分时间 I ,还可加大微分时间 D 。
绿色建筑中如何设计BA系统?
仅供参考:
● 集中管理市区内的机动车量;
● 对发生重大交通故障和车辆高峰时的路段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一.交通大厦的系统集成模式
在国内对整个智能大厦的集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大型公共建筑BMS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模式:
1.以接点方式进行系统集成、2.以串行通讯方式进行集成、3.以建筑自控系统BA为平台进行系统集成、4.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进行系统集成。第一种集成方式是系统集成最初的手段,现在BMS集成当中很少应用;第二种方式由于采用串行通信在通信速度上过慢;第三种集成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BAS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缺少向上开放的能力,与其它子系统的接口设备和接口软件局限于特定产品因此系统集成能力有限,并且维护、升级成本过高。BAS与BMS捆绑过紧一旦BAS出现故障,BMS也就宣告瘫痪,失去正常工作能力,不能管理和监控仍正常工作的子系统。
针对用户提出的使用要求和遵照系统集成的5大原则,我公司采用了基于子系统平等的集成方式。
整个交通大厦按用户提出的功能要求可集成为并行的两层结构。由交通大楼的OA和CN构成综合通信平台,交通信息通信,报警系统等组成的综合业务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由与楼宇管理相关的系统如:BA、 FA、SA等单独构成基于楼宇物业管理的楼宇管理系统(BMS)。集成后的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OA的5个子系统与CN的6个子系统由MAS协调管理,BA的7个子系统和物业管理网络由BMS管理,两者的数据库可以根据权限与需求互联。
二.交通大厦布线系统
整个大厦中的MAS系统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传输介质的子系统(超5类和6类混合布线结构)。
1.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交通大厦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配电设备监控、机电设备监控、火灾报警、有线电视、保安自动化、广播音响、信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子系统。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可支持以上各种子系统的信号传输,几乎覆盖所有的弱电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设备监控系统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一般为总线型,而综合布线为星型拓扑结构,该系统如采用综合布线则双绞线长度要增加许多;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光缆可以传输射频信号,但要增加适配器,系统可靠性降低,其投资也比同轴电缆贵;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如采用UTP,其屏蔽性能比同轴电缆差,采用FTP,其价格比同轴电缆贵,且电源线也要另外敷设;火灾报警系统主要为总线型结构,也存在上述原因,且目前有关规范规定火灾报警线路不能和其它线路共用和共管敷设,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更不适合采用综合布线;广播音响系统输出电压为70~120V,如采用综合布线就存在电缆过电压的问题,这部分系统也不适合采用综合布线。所以,最适合采用综合布线传输介质的系统是MAS(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2. 综合布线设计等级
综合布线设计等级分为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结合用户对语音和数据设备使用的需求,并考虑未来10~15年的发展,本大楼采用综合型设计等级,用光缆和UTP混合组网。
3. 水平工作区及设备间连接设备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选用超五类产品,能支持100Mbps以太网、1Gbps以太网的要求,并支持到桌面的550MHz宽带视频传输的需要,并为未来的升级提供了方便。由于数据传送的瓶颈主要在数据共享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因此,水平工作区及管理间的连接设备采用超五类产品。另外,还在每层楼中设置少量光纤到桌面的信息点,其主要分布在综合会议室,指挥中心,网络中心及重点办公室。此方案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投资最少但同时要保证用户性能的系统,即网络成本要求比网络带宽更重要的场合。
方案二:选用传输频带更宽、传输速度更快等传输质量更好的六类产品,同样在每层楼中设置少量光纤到桌面的信息点。六类布线的带宽和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五类电缆的指标(能支持1.2G/2.4Gbps ATM以及1.0Gbps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数据传输速率比五类电缆快5--6倍)。六类布线与基于光纤媒介的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高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超前性,特别适用于未来网络的扩展及升级,减少维护费用,但缺点是价格较高,本方案投资比方案一多35%、约增加180万元。
经与甲方对实际需求和工程造价的进一步商讨,在本系统中采用超5类和6类混合布线的结构。
4. 数据垂直干线方案
由于各楼层采用了速率较快的网络交换机,这些不断增加的网络负载超出了大对数双绞线的容量范围,为支持千兆以太网及未来更高数据速率的应用,数据垂直干线采用多模光纤。多模光纤的光耦合率高,纤芯对准要求相对宽松;当弯曲半径大于其直径的10倍时不影响信号的传输,是符合IEEE802.5 FDDI和EIA/TIA 568标准的主干传输线缆;能够支持大楼内超过100m传输距离的计算机网络和需要高带宽的高速网络传输应用,确保目前和今后网络系统的需求。
语音系统:虽然现在语音系统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电话业务,还有ISDN等多种业务,但是采用超五类大对数铜缆已完全可以满足未来10~15年通信技术的要求。因此,语音垂直干线采用超五类大对数铜缆。
5.信息点配置
信息点配置主要依据综合布线设计规范、业主对语音和数据终端设备需求及考虑一定信息点预留量来确定。
参考国内部分交通管理大楼综合布线信息点使用情况,指挥中心办公用房、1—3楼办公大厅为5~6个信息点/10m2,网络中心为7~8个信息点/10m2,一般办公场所为3~4个信息点/10m2,对于该楼内目前用途不明的区域,根据其具体位置,分别按基本型设置和增强型设置。本楼共约5896个信息点。其中语音点2531个,数据点3365个,光纤到桌面点156个。
6.主要设备配置
目前,国内外生产综合布线的产品型号较多,主要分为三大派系产品:欧洲,北美、中国内地及台湾产品。甲方在我公司推荐的设备中选择了美国西蒙公司的产品。
具体配置如下:各工作区子系统中语音系统、数据系统均采用六类信息模块,可以用于传输速率达100MHz的网络环境中。语音系统、数据系统同时采用六类信息模块的目的是两系统可以互为备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水平子系统中数据系统、语音系统均采用6类4对双绞线,光纤到桌面信息点采用8芯多模光纤(其中两芯备用);垂直子系统中语音主干采用50对超五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24芯多模光纤;管理子系统主要采用机柜安装方式,即将语音配线架及数据配线架都安放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语音系统采用机柜式配线架,数据系统中采用光纤配线箱用于主干配线的端接,24口六类配线架用于水平配线的端接)。
7.光纤监测:在本工程的光纤监测中采用卡式OTDR仪表和光功率仪,光开关监测,在被测光纤输出光功率太强影响测试结果时,在光纤测试链路中自动接入光衰耗器(例如DB-2900),以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监测站的光功率仪对被测光纤的光功率进行监测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报到光功率控制单元,光功率控制单元对监测的光功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将超过报警门限的光功率数据传送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各光功率仪传送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对发生超门限的光功率变化进行告警、统计,判断出故障的光线段,自动快速地启动监测站的光时域反射测试仪(OTDR)和程控开关(OSW)对发生故障的光缆进行测试,测试后的曲线数据上传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将测试曲线与参考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类型和告警级别,可采用多种报警方式。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楼宇的智能化成为了自动控制领域内又一个新的亮点。但是从我国涉足楼宇智能化这一行业开始到现在,国内将近80%的高层楼宇智能化工程是采用国外的监控组态软件做上位平台。
三.交通大厦(BMS)
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BMS)实现了对大厦设备总体运行的综合管理。对BAS系统采用了控制网络,现场总线两级控制网络结构。
在监控中心和下位各节点上选用北京华富惠通技术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通用监控组态软件controx2000(开物),作为监控平台。
在控制网络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对下位的现场总线采用Lonworks和MODBUS标准通讯协议。控制网络通过TCP/IP协议连接系统数据服务器,监控操作站等计算机系统,用于对现场设备的监控,数据采集汇总处理和存储。由于Lonworks器件的价位过于昂贵,从节省工程成本的方向考虑,现场控制总线采用Lonworks和modbus两种总线结构。对于参与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数字式直接控制器(DDC),智能仪表,执行器等。采用Lonworks现场控制总线进行连接。对于只在监控中心显示而不参与控制的电量参数和各设备运行参数,采用MODBUS进行连接,上传采集数据。在控制网络和现场总线间采用台湾巨腾公司的网络连接器(OPEN PLC)进行连接,实现现场数据的上传和上位操作指令的下传。
对于安防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管理,下位的控制器等子系统的连接主要是通过各种软件(OPC,ODBC)和硬件(串行,集线器)接口进行通信连接。由通信接口把整个大厦的消防,安防,配电,给排水,电梯,中央空调,能耗统计等子系统连接到一起,通过数据交换和联网通讯,进行统一综合管理,使整个大厦高效合理的运转。
对交通大厦BA运行监控功能简介如下:
在交通大厦BA系统中,主要包括:供电部分(高低压变电、交流低压配电、直流供电);机电设备(中央空调、给排水、电梯、照明);消防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空气质量检测;停车场管理;能耗监测统计系统。按监控节点进行划分,可分为如下9个节点。
1.供配电监测:
1). 高压侧检测项目: 高压进线主开关的分合状态及故障状态;高压进线三相电流检测 ;高压进线AB BC CA线电压检测 ; 频率检测; 功率因数检测; 电量检测 ; 变压器温度检测; 以上参数送入供配电系统监测节点中,由系统自动监视及记录,为电力管理人员提供高压运行的数据,便于管理及分析。监视主开关的状态,发生故障及时报警。监视大厦的用电情况。负荷的变化情况,便于管理人员分析。
2). 低压侧检测项目: 变压器二次侧主开关的分合状态及故障状态;变压器二次侧AB、BC、CA线电压; 母联开关的分合状态及故障状态;母联的三相电流; 各低压配电开关的分合状态及故障状态; 各低压配电出线三相电压,电流,电量,谐波电压,浪涌电流,功率参数;中央控制室楼宇自控系统的显示器上以图形的方式模拟出了供配电的系统图和电力分配拓扑图,如果供配电系统中有什么问题,管理人员可立即发现,并很快确定故障位置,从而及时处理问题。controx2000(开物)软件可对采集的各电量参数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即将发生故障的元器件和线路进行预报警,在上位做出反应并下传,对要发生故障的元器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发生故障的元器件有画面自动锁定的功能,并进行语音元器件号提示。对以上的监测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在监控主画面上进行显示,并能进行存储,打印,存储的模式可进行选择:定时(存储的周期可人工设定);过滤存储(对每隔一定时间连续存储的电量参数进行判断,如无超常变化,则存入定时连续纪录的最后一条纪录),如这段时间内电量参数有异常偏差变化,则整段记录会被完整的保留,以供分析判断用。这样可以减少电量参数的数据库容量,优化监测系统的运行时间。
一般在上位对电力设备都是只监不控,但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在上位要提供对电力设备的操作接口。电力监控节点在上位进行电力元件的操作时,要具有很高的权限,在操作每个元件时都会有提示画面弹出,并有被操作元件的语音开关号提示,使操作人员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每次的操作对操作人员的工号和操作内容都有记录且记录为只读文件。
当大厦负载的用电量发生变动时,上位监测节点可根据采集的电量参数调整变压器的投切台数,节约电能,缩减大厦管理成本。
由于高低压配电间采用无人监守模式的方式,故在高低压配电间内接入4---6路视频信号,当发生火灾时可对其进行实时监视,有助于灭火工作。此项功能的实现可借助开物软件具有国内先进的视频画面显示插件单元(在监控的模拟主画面上可有一个或多个时实的视频小画面时实监视被监控对象)。
3). 应急发电部分 :通常为避免正常外部电网供电出现问题,造成大厦停电,因此大厦内选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在故障时由柴油发电机供电,保证消防设施、电梯、应急照明等设施的用电。交通大厦的配电自控系统对发电系统及切换系统并不进行控制,但为保障应急发电装置正常运行,楼宇自控系统对一些有关参数进行监测,如油箱油位,各开关的状态,蓄电池电压,发电电流,电压,频率等。
4). 直流供电部分 直流蓄电池组的作用是产生直流220V、110V、24V直流电。它通常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为高压主开关操作、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源。 为保证直流正常工作,楼宇自控系统监视各开关的状态,尤其要对直流蓄电池组的电压及电流进行监视,及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由于供配电系统的参数是只监不控,因此使用KMC公司的KMD-5210网络控制器,配用KMD-5220输入卡最为合适。这样的配置最多可有128个输入点,并且其输入的A/D转换可达16位,因此可以非常精确的采集数据。它还可存储256个报警、96个曲线记录。它的输入卡的每个输入点可通过软件及拨码开关任意改变,可设定为DI、0-5V、4-20mA等等。 KMC公司还提供各种各样的电量转换器或变送器,如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功率变送器等,它们将电量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如0-5V、4-20mA,便于DDC接受。
2. 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监控:
在交通大厦机电设备中,中央空调是第一用电大户,对中央空调的监控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中央空调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控制。从节能和环保方面考虑,中央空调的工作模式采用变频。Controx2000在国内的监控组态软件中是现今唯一一个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位软逻辑功能的软件。对于一个很复杂的被控对象在上位组态中使用专家算法,来提高控制精度,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在交通大厦机电设备监控中,对中央空调的控制采用DDC控制器(辅助备用)和上位软逻辑(采用模糊控制)混合应用的方式在不增加其他任何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来实现它的节能控制,降低大厦中央空调的能耗。交通大厦的中央空调系统在投入运行后,可实现节电40%的性能指标。
对中央空调的监控,可分成两部分:中央空调的水循环系统,中央空调的空气调节系统。
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水循环调节主要包括,冷冻(热供)水泵,冷却水泵的变频监控,启停监控,故障监控;对冷却塔的启停,故障等项的监控;对出入水蝶阀工作状态的监控;对供冷,供热等参数的监测和调节。对中央空调的空气调节主要包括:对风机,盘管,送(回)风门开度状态的监视和调节,对过滤网工作状态的监测,对加湿器的工作状态监控和调节。
对这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的上位控制主要是依靠采集现场的温湿度,空调运行的设备参数,在上位经过开物的软逻辑单元模块的计算后把控制数据下传给DDC控制器或PLC进行设备调节以达到节能效果。
对通风及排烟系统(包括厕所楼顶排风系统、地下机房、人防及地下车库送/排风系统以及空调新风进风系统、放烟系统、排烟系统及加压送风系统)采集每个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以便进行集中的监视。
3.给排水系统:
从节能方面考虑,给排水系统采用变频工作模式。
对给排水的监控主要是对给排水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采集,监视给水池,排污池的水位高低,管网的流通状况(堵塞、泄漏)。污水过滤网的状态,水泵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上位对排污和给水,能够进行紧急控制,在发生管网泄漏和污水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出明确的事故位置。保证维修工作的快速进行。
4.电梯集群管理系统
交通大厦的电梯交通系统采用6台三菱电梯。通过通讯接口与电梯控制系统联网,来实现对电梯的集群管理。对电梯的集群管理主要是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电梯运行时的楼层号显示,电梯的启/停控制,累计电梯运行时间对到达指定时间的电梯自动提示维护信息,在发生火警时电梯要求与消防联动停在首层(消防电梯出外)。
5.照明系统的监控:
照明系统在大厦的用电设备是仅次于中央空调的第二用电大户,对照明系统的集中监控在保证照明稳定可靠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它的节能性。
交通大厦的照明可分为三类:办公室照明、公共区域照明、泛光照明。办公室照明指通常房间内的照明,这部分照明所用的电量是照明系统中最大的。公共区域照明指走廊、过道、楼梯间、车库等区域的照明,包括应急照明。泛光照明指为了大厦的美观,在晚间照射大厦外观,使大厦在晚间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照明。
1). 办公室的照明节能控制:在交通大厦的灯光节能方式上采用灯光的调光控制。根据自然光的亮度,来调节灯光的亮度。KMC公司的PSR-1型感光电阻可感应自然光的亮度,然后转换为4-20mA信号,将其传送给DDC控制器,DDC控制器处理该信号,再输出控制信号给调光器,从而调节灯光亮度。这样即可以使光线柔和,为房间内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又可以节约能源。同时在每个灯排上安装红外电子眼对灯下的人体进行检测,如果在一分钟内无人进入它的感应范围,则开始把亮度调小直到10分钟后如仍无人进入感应区域,灯自动关闭 。
2). 泛光照明的控制:在交通大厦的楼下,安装了50个不同颜色的射灯。照明监控节点采用定时开关的方法控制泛光照明。在上位监控系统中制定时间表,每天晚上7点开灯,凌晨3点关灯;在上位的控制表内可以人工设定开哪些灯,不开哪些灯;节假日怎么开灯等等。这些方案存储在上位监控节点的数据库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整这些方案。
3). 公共区域照明的控制 :公共区域包括走廊、楼梯间、车库等区域的照明的控制方法采用定时控制法。既在下班后除保留必要的值班照明外,其它的照明应关掉,以节约能源。 照明的控制采用KMC公司的KMD-5801控制器,它可独立运行,也可通过Peer-to-Peer方式连成网络。它有8个通用输入通道,8个通用输出通道。一个这样的控制器可控制多达8个照明开关点。
6.城轨交通环境的空气质量监测:
交通大厦的1到3层是证件集中办理营业大厅,对于这样一个人群流动量大的公众场所,对它的空气质量检测是尤为重要的。营业大厅环境的监测主体是空气中的CO2浓度,空气的温湿度,在人员流动最多的2层加入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氧气等四合一的气体监测仪表,对有毒气体进行监测。仪表选用日本新宇宙的XP—30211E。当空气环境发生异常时经上位采集并确认后做出不同的反应:启动通风机,吹入氧气等等。
7.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也是大厦保安自动化SA系统的一个部分。在地下停车场的收费中心设置一台停车场管理操作站,其上运行BAS的停车场监控系统,它是一个完全图形化的软件系统。 在系统集成设计中,停车场操作站与BAS中央操作站的停车场管理节点在同一级网络Ethernet TCP/IP上互连。
集成功能包括:
1). 向BAS 传送停车场车辆的流动量及车位信息;
2). 向BAS 传送设备工作状态及控制信息;
3). 向BAS 传送收费资料;
8.对于安防和消防系统两个节点按国家有关规定,对这两个系统只监不控。消防和安防系统都有自己单独的软硬件,这两个独立的系统通过ODBC的方式和上位监测中心相连,向上传送数据。在监控中心显示这两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结束语:
交通大厦的楼宇自控系统现已完全投入运行,利用controx2000(开物)通用监控系统支撑软件作为上位监控平台,配以国内知名厂商硬件搭建的交通大厦智能化工程,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安全和稳定性上都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在工程成本上与选用国外的成套设备相比节约了50%左右。
海信中央空调的AI家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绿色低能耗建筑,解决建筑髙能耗问题的背景下,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BA)作为智能建筑的核心,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楼宇自动化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控制系统、冷冻站系统、热交换系统、给排水控制系统、送排风控制系统(不含消防送排风机)、变配电监测系统、公共照明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常用设备由传感器、现场控制器(DDC)以及中央监控站组成。绿色建筑BA设计的目的:(1)要保证为室内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比如说要对室内的温度进行科学的调控,来达到令人感到舒适满足的效果。(2)要提供最佳的能源供给方式,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功能不同,像空调,在不同的区域给予不同的空调移机通风系统的设计与管理,这样便能够实现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内达到空调效果,而没有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则不开通空调,则能够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另外,对于不同区域的系统运行状况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使用效果分析,实现建筑物的统一管理。(3)要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在建设物内部的一些设备进行参数的设置时,要以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作为依据,通过对众多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和处理,水、电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可以对它们的维修时间、能源的耗费情况和运行运用等数据的计算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自动化来实现的。BA系统将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等设备或系统连接起来,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相互联动,实现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自动化管理,保证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实现对设备的灵活控制以及集中管理,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可划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为现场控制级,承担单个设备控制以及与监控站联系;第二级为监控级,主要对建筑设备控制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第三级为管理级,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和整体智能建筑系统有机结合,构成安全的监控管理系统。1、供配电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对供配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对建筑物内各耗能环节(如输/配电系统、冷热源、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进行独立分项计量。BA系统通过开放的标准通信接口连接供配电监控系统,读取各配电设备的详细运行参数,并对各参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频率、功率因数、变压器温度等)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异常,BA系统会立即报警,提醒运维人员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实施建筑节能。此外,BA系统可将各项监控数据定期生成数据报表并存档,管理人员可对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和对比,分析建筑的能耗结构和各设备的能耗水平,查找供电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维持建筑的低耗运行状态。2、照明、风机盘管、新风联动控制系统采用自行研发的集照明、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4.8GHz微波传感器为输入端,通过微波、RFID对人体进行定位,集成室内照明、风机盘管及新风末端的智能控制,将三者的控制与建筑内部的活动关联起来,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不必要能源消耗。自动化控制系统基于FID技术进行人员动态识别,有效记录人员的进出及留存情况,上传数据到监控中心,并以S7-1200PLC为下位机控制输出,控制建筑内的照明、空调、新风等电气设备的运行及关闭状况。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开放的标准通信接口集成到BA系统中,可以实时监视每个照明回路、风机盘管、新风阀门的运行状态、手动/自动状态,并且可以远程控制每个回路的开启/关闭。照明、空调、新风的联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建筑与人的互动,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实现建筑年节能20%以上。3、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对水箱、水池、排污泵、集水坑、给水泵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按使用用途合理设计分项计量水表,分别对建筑办公用水、绿化灌溉用水、道路广场冲洗用水、空调冷却水补水等设置计量水表。通过对各类型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合理地调整项目用水量的分配,有效提高用水效率。4、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是建筑物最主要的耗能系统之一,约占建筑总耗能的40%。为实现建筑节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时调节空调控制系统,降低空调能耗。绿色建筑中主要采用中央空调进行供冷,配置独立的空调冷热源自控系统,通过现场状态监测点、参数监测传感器、DDC控制器对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应用变频调节技术对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及相关阀门进行整体协调控制,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5、电梯系统系统共配置3台能量回馈电梯,采用1套独立的电梯运行系统,并运用群控技术管理,实现在不同客流时期电梯自动进行调度控制,可大大缩短候梯时间,避免多台电梯同时响应而造成空载运行的现象,大幅降低电梯能耗,每年约节能30%。电梯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给BA系统集成,可实时监视电梯的各运行参数,掌握电梯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发生电梯故障时及时报警。电梯系统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现象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当发生火灾、地震灾害等紧急事件时,可以配合消防系统实现协同工作。另外,管理人员可以在监控系统上对电梯系统进行强制干预,以便根据需要随时对任何一台电梯进行启停控制。6、多功能光伏幕墙自然通风系统多功能光伏幕墙自然通风系统通过网关接口并入到BA系统中,进行设备的监控。在建筑幕墙的非透明部分采用多功能光伏通风遮阳构件,兼顾通风、遮阳、光伏发电等功能。多功能光伏幕墙自然通风系统主要通过控制顶部穿孔铝板处可旋转式通风器变换不同季节下的通风模式,室外新风由下倾斜面和底部穿孔铝板进入通风腔体,将所有通风器采用RS-485方式连接,并接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采集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程序判定后发送控制指令进行通风器的开合控制。在绿色建筑中,以BA系统为平台,整合各子系统数据,进行各子系统的联合控制,使建筑室内各子系统始终在最优状态下运行。采用控制技术降低了建筑能耗,促进大型公共建筑室内各系统联动控制相关领域的发展。另外,通过对采集的建筑设备运行及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对建筑设备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提高设备能效。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
中央空调的实训装置包括几个部分
这是目前最先进的空调系统了?,它?把中?央空调?作为智能家居?的中枢,属于场景?式中?央?空调。是海信?首推的,?我们?手机?下载一个?Ai享家?AP?P,就可以把?家中的电器智能联?动起来,它有多种?场景?模式,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不同模式,?比如阳光唤醒模式、安心离家模式等?。超级智能哦!今年双十一海信?天?猫旗?舰店?的AI家中?央空调热销足?以说明它?是值得入?手的。
中央空调实训装置 ” 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要求而研制的。适合高职院校、职业学 校的《制冷技术》、《制冷流体机械》、《制冷设备维修工(高级工)》等课程的教学实训装置。培养掌握空调与制冷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从事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实训装置也适合普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职教中心、鉴定站 / 所、制冷类专业《制冷设备 维修工(高级)》、《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制冷空调装置操作安装与维修》、《中央空调工(初级、中级、高级)》、《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等课程。
二、基本技术指标:
1. 电源:三相五线 AC 380 V±10% 50Hz ;
2. 追大供冷量: 7.5kW ;
3. 追大输入总功率: 6.5kW ;
4. 制冷额定功率: 3.8kW ;
5. 制热额定功率: 2.0kW ;
6. 额定输入电流: 7A ;
7. 循环风量: 700m 3 /h ;
8. 制冷剂: R22 ;
9. 漏电动作电流: ≤30mA ;尺寸: 6000×2400×2500mm 安全保护措施:具有过压、过流、过载、漏电、接地四种保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各主要部件特点及工作原理
1 、压缩机;系统采用全封闭活塞式 3P 压缩机,正常工作温度仅为 0 O C ,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噪音低,密封性好,制冷剂为 R22 。
2 、蒸发器:制冷系统采用干式蒸发器,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从蒸发器一端的端盖进入管程 , 端盖上铸有隔板 , 制冷剂经过两个或多个流程蒸发并吸收载冷剂的热量后从同一个端盖出来后进入压缩机,以增强制冷效果。
3 、冷凝器:制冷系统采用壳管式冷凝器,这是一种较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用两条平行的铜卷制而成,是具有两个螺旋通道的螺旋体,中间的螺旋体是冷却水通道,外部的螺旋体是高压制冷剂的通道。
4 、喷淋式冷却塔:该设备的冷凝方式采用逆流式冷却塔,模具一次成形 , 吸风机装在塔的顶部,结构完全仿真、直观;冷却塔采用吸风式强迫通风,塔内填有填充物 , 以提高冷却效果 ; 从冷凝器出来的温水由冷却水泵送入塔顶后 , 又布水器的喷嘴旋转向下喷淋 .
5 、锅炉:锅炉是中央空调制热系统的核心元件,采用顶格莱电热管使水与电完全隔离,具有超温保护,防干烧保护、超压保护,确保人机安全;采用进口聚氨发泡保温技术,保温性能好。
6 、模拟房间:外形美观、小巧,占地面积少,结构紧凑;具有全透明结构,一目了然;房间装有盘管,盘管风机、温度控制调节仪。
7 、温度控制:本设备实验台的面板上,装有温度控制显示仪,可控制温度的范围, 且有巡回检测出各关键部位的温度。
8 、高、低压保护装置:为安全起见,制冷系统装有高、低压保护继电器可保护压缩机及系统的正常运行。
9 、水箱:为节约用水循环使用系统的水资源,通过加水箱来完成媒介水的加入、自动调节、过滤等任务;并装有自动加水系统,如果系统水资源缺乏,加水系统会自动启动补给。
10 、触摸屏部分:采用 7 寸真色彩 MCGS 触摸屏,包含主控窗口、 12 路温度显示窗口、 12 路温度实时曲线图、系统设置窗口、故障设置窗口、调试窗口、帮助窗口、密码修改窗口,登陆键面。
11 、 PLC 可编程控制器:采用 CPU224 主机模块、 3 套模拟量模块 EM231 及相关继电器,控制开关,指示灯,标准通信接口及配件。
12 、组态软件:利用组态软件在上位机远程监控中央空调实时运行状态。
四、控制功能如下:
( 1 ) 各关键点温度动态显示, 其中包括
A 、制热当前值 B 、制冷当前值 C 、锅炉进口 D 、锅炉出口
E 、冷却塔进口 F 、冷却塔出口 G 、冷凝器进口 H 、冷凝器出口
I 、蒸发器进口 J 、蒸发器出口 K 、模拟房间 Ⅰ L 、模拟房间 Ⅱ
( 2 ) 温度设定及显示温度的设定可在 18 到 30 摄氏度之间进行任意设定。
( 3 ) 压缩机的延时设定压缩机的开机延时可在 5-20 分钟之间任意设定
( 4 ) 开关控制及指示中央空调各部分的工作与停止均可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并且有开关显示, 便于远程操作,设置开关如下:
A 、冷却水泵 B 、冷却风机 C 、制冷水泵 D 、压缩机 E 、电磁阀 Ⅰ
F 、电磁阀 Ⅱ G 、制热水泵 H 、制冷 I 、制热 J 、停机
( 5 ) 故障设置如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