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视维修

音响发烧视频-发烧音响开关机顺序

音响发烧视频-发烧音响开关机顺序

就我知道的部分回答一下。

功能健1:SCAN:AC-3、DVD、 CD、 MP3

这个应该是根据播放的音源来定。比如AC-3的音源就放在AC-3上。你在问题里说的现象,我猜想是音源与这个功能键的选择不配套而引起的。

功能健2:CH.M:5.1声道、2.1声道

这个是声音从5个喇叭加低音炮(0.1的意思)放呢,还是2个喇叭(左右扬声)加低音炮放的选择。CD等追求高音质时可以选2.1,但一般放在5.1就行了。”切换成AC-3之后,这个就显示无效了“,这个我不是很明白。可能是AC-3时固定在5.1,不能用2.1(可能是这个机子的产品规格)。

功能健3:DSP(声场):现场、摇滚、迪斯高、模拟、矩阵、大厅、流行、古典、还有就是关闭

这是在声音里加上高音低音的调整(即均衡器的效果)和回音。所有这些的区别只在于高低音提升或减少的量和回音的时间。追求高音质的话,就关闭。AC-3无效也可能是这个机子的产品规格,更大的可能是AC-3里已做进了这些效果,不要再加效果了(实质上是同一个原因)。

功能键4:MENU:高音、低音、重低音、中置、做环绕、右环绕

这个我没弄懂你的问题。不过,在音响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所有不存在最佳比例的(如果存在的话,厂家就设定好了)。可根据你自己喜好来调整。

功能健5:HI-FI开关

在音响发烧友里,通常是关掉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包括均衡器,显示屏等等,以追求音乐的纯。在音响发烧友里,用5.1(即左右环绕)来听高保真的音乐简直是笑话。同时也不存在5.1的高音质音乐音源。所以这两个原因吧(关掉一切不要的东西和不用5.1来听)所以左右环绕无声是很好理解的(即可能是这个产品有意关掉饿了左右环绕)。

最后,DTS的效果和其他的音效重叠的问题。不会重叠。但有没有必要是另外一个问题。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在音响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根据你自己喜好来调整吧。

发烧音响一定cd播放么?

该音响关闭闹钟的方法如下:

1、按下电源开关一次,音响系统开机,闹钟正常工作。

2、按下电源开关两次,音响系统关机,闹钟功能随之关闭。

JBL音箱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在专业领域上包括了**院、大型音响工程、大型流动演出、录音室监听、乐队用的音响,以至娱乐场所如迪士科、歌舞厅、卡拉OK、酒吧等民用方面,从最高级的发烧音响,以至最流行的家庭影院组合,到处都可以看到JBL的身影。

我们社团买了一套音响,是我负责保管的。我要如何保养呢?

并不是。音响发烧的几个必备:1、CD播放机(纯CD播放)2、正版光盘3、纯直流供电设备4、高解析率喇叭5、纯功放(非AV功放)

CD是目前最容易找到的HI-FI音源。其它还有黑胶唱盘,盘式母带还音机等等专业性质的,价格不菲,摆弄它们也不容易,适宜钱多得没处放而且非常挑剔的高烧人物。

拥有一套发烧级音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音响器材正常的工作温度应该为18℃~45℃。温度太低会降低某些机器(如电子管机)的灵敏度;太高则容易烧坏元器件,或使元器件提早老化。夏天要特别注意降温和保持空气流通。

2、音响器材切忌阳光直射,也要避免靠近热源,如取暖器。

3、音响器材用完后,各功能键要复位。如果功能键长期不复位,其牵拉钮簧长时期处于受力状态,就容易造成功能失常。

4、开关音响电源之前,把功放的音量电位器旋至最小,这是对功放和音箱的一项最有效的保护手段。这时候功放的功率放大几乎为零,至少在误操作时也不至于对音箱造成危害。

5、开机时由前开至后,即先开CD机,再开前级和后级,开机时把功放的音量电位器旋至最小。关机时先关功放,让功放的放大功能彻底关闭,这时候您再关掉前端设备时,不管产生再大的冲击电流也不会秧及功放和音箱了。同样关面时要把功放的音量电位器旋至最小,关或放后再关前能与CD机。

6、机器要常用。常用反而能延长机器寿命,如一些带电机的部体(录音座、激光唱机、激光视盘机等)。如果长期不转动,部分机件还会变形。

7、要定期通电。在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尤其在潮湿、高温季节,最好每天通电半小时。这样可利用机内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来驱除潮气,避免内部线圈、扬声器音圈、变压器等受潮霉断。

8、每隔一段时间要用干净潮湿的软棉布擦拭机器表面;不用时,应用防尘罩或盖布把机器盖上,防止灰尘入内。

9、从电子学的原理来说,任何电子设备在带电工作状态都不应该连接或断开其它设备,这一点我想不用太多说明朋友们也能理解,带电插拨有源设备是十分危险的,甚至麦克风这样的无源设备也不提倡带电插拨。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开着功放去接音箱线,因为音箱的接线柱距离一般都很近,音箱线又是两条紧紧地并行的,接线时往往会不小心将喇叭线短路,其后果将是迅速烧毁功放。尽管有的功放设有保护线路,但有的HI-FI级纯功放为了提高音质,减少不必要的音染,往往会省掉这部份保护措施。因此"关机再接线"这句话早已成了发烧友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了。

10、有些讲究一些的发烧友在放大器热机时不会钮大音量与放一些爆棚的音乐,道理是功放元件刚开机时处于冷状态,这时就让其大电流工作会缩短其寿命。因而有些发烧友在刚开机半小时内只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与用中等音量听音乐,待机器热身后再开大音量欣赏。

不用发烧,初烧足矣。几十年前,手中几无闲钱,只能听发烧。到音响店听,常去一家听,店主不待见,你不买音响三番五次地来问价?不过那时卖音响的如同现今送外卖的一样普遍。一家家听,一家家比较竟然听出个子曰来,谈吐中也有发烧味了。可家中没有类似发烧的器材,虽然买了不少CD碟(大多为D版),只能在国产星河组合中听听。声音自是差了若干,什么细节、声场、定位等等都听不出来。现在生活好了,口袋也有闲钱了。器材升级至初烧。也用不着到音响店试听了(试听也找不着地,我们市卖音响的全军覆没)。独自在家打开音响听一曲肖邦的夜曲或一曲四小天鹅,音符似水跳跃般流淌,人生之乐莫过如此。这是星河之类不可能带来的。按发烧的标准,十万元的器材算个初烧吧。当你走进音乐世界,一套价值不菲的器材绝对物有所值。

在外打工条件有限,加上经济也不自由,但对音乐的挚爱还是不断,特别是孤身在外,忙碌一天回到住处,身心疲惫,孤苦伶仃,只有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才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因地制宜,简陋达配一小套组合听听,虽然简陋,数播+古董器材,音源方便又能减少数码味,质朴无修饰的音色很满意,特别是听怀旧老歌,很有年代感;我不发烧,只是喜欢听音乐,没财力在器材上折腾 。

老家里还是有一套入门级器材[害羞]

发烧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认为发烧标准都不同。如果单纯以价钱衡量,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一套双声道音响至少也要五万以上才算发烧,五万内的只能算是家用电器而已。

为什么是五万因为我买不起,如果买得起了那发烧的价格还要高。

真要追求发烧永无止境,再贵的器材买到手用过后都变得不再发烧了。

多少钱算发烧?我觉得能买得起的价钱再加一倍,就是永远买不起不能拥有的那个就是发烧[呲牙][呲牙]

我现在用这个自己做个小音响,用蓝牙听细节损失大半的mp3还都是流行歌,烧不烧的没所谓了,图个乐呵足够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纯属个人观点,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含……)

1、何谓发烧音响?这个词早期是以一种“玩”音响的心态,对音响和音乐有着近似痴迷的心态,其实在日常生活的任何领域都有类似“发烧”的群体,比如玩车,钓鱼、……等等方面,都有一群人喜欢到痴迷的状态,但是话又说回来,“发烧”也是分“低烧”、“中烧”、“高烧”等不同阶层的,适合自己,能愉悦自己就是“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音响系统的烦繁简性,设备的价格,对听音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因素,甚至对音源的属性,音乐素材的载体,不同音乐风格类型,音响系统的适配性,听音者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时间和环境,都存在对人体感官的不确定性。

3、“拥有”二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跟金钱没有直接关系,俗话说,面由心生,在合适时间和空间里,心情愉悦的时候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打动你的也许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或许是一段歌词,或许是一刻短暂时光的孤寂和安宁……

4、所谓的音响系统,按属性来定义的话,我认为有器材型(功能性的电器设备),摆件型(收集一些过往绝版的经典设备,收藏价值大于听音价值类的)、发烧型(摆弄设备的过程中,既愉悦了自己生理声学需求,又慰藉了自己心理声学的享受……)

这也许是题主所追求的目标吧……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一个玩字!但若极端讲究,那玩亦可分为三五九等。玩精玩好也是一样终极的追求,在这一点上要向王世襄先生致敬学习……

发烧音响主要受众是发烧友,包括音响发烧友和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是自己搭配、摩机甚至自制的,通常具有充裕的、充满个性的性能指标,可以带给音响发烧友极致的听音体验。音乐发烧友的发烧音响系统通常都是经典套装机,能够匹配录音风格和效果,通过近乎完美的重放录音效果来揭示音乐内涵,带给音乐发烧友如梦如幻的音乐体验。

穷苦学生一个,但喜欢听音乐。

在某宝大量的筛选之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两百元的400w小功放,又花150买了两对拆机音响。

花了三百多块,硬是在宿舍整了个5.0声道的音响系统。

现在每天回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自己的音响,陶醉在5.0带来的音乐世界,感觉妙极。

发烧级音响也不贵。最重要的是各种设备的完美配合,先选出出色的音乐播放软件,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失真的音源和噪音被放大;第二步,用音质出众的HIFI手机,必须是内放音质了得,须用好耳机选出来。第三步,选个耳机放大器,它应该是和你的音乐手机几乎一样的声音。我的二百多快钱,东莞产的。第四步,选只自然声音的功率放大器。我选择了雅oo, 花了五千快钱。第五步,扬声器选择了BXXX,三千五左右,通过不停试听,它只有一个型号,我喜欢的,有个型号太贵买不起。音乐播放软件需要调音,这一步绝对关键,注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选择,音箱的正负正确,这些基本搞错了,音质出来的效果天与地的差别。总共花了不到二万人民币,和朋友的一百万的差不多了,个人觉得比他的更耐听,听上一整天也不累。

音响就像金字塔,早期可以花一点儿钱就能听到大不同,越到后期越来越贵,但是差别却越来越小。所以,玩音响最好在中间段位,而且现在音源如此廉价的情况下,把预算用在具有数位流串播功能的放大器和一对大尺寸音箱,比如纪念版的JBL世纪100,加上挪威的音响哲学590放大器,加起来不到8万人民币。

这个问题,让我定定的坐在这里想了很久,很用力的那种想。

好像很难很清晰地归纳和描述。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

我挺喜欢听歌的,主要是流行乐。《一剪梅》《我的中国心》《沈阳啊沈阳》《铁窗泪》《在水一方》......还有叫张帝的一位即兴发挥的歌手,等等等等,都是从老爸的一台三洋单卡录音机里放出来的,那阵子很讨厌这些歌,天天天在屋子里放,很是腻歪,远没有《西游记》《变形金刚》《忍者神龟》这些主题曲有吸引力。唯一有兴趣的是用中华铅笔给老爸倒带,主要是显摆自己甩的快,比录音机倒带还快,当然只是意*和不服气的一种想法。

虽然不稀罕那些歌,但是听歌这个行为深入我心,当时思考的最多的是:为什么《变形金刚》没有录音带。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证明了只是自己年少无知而已,后来的录像带机,以及再再后来明白了“年少不听李宗盛 听懂已是不惑年”(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年,本来不想写这句的,总觉得自己还能嫩一阵子),都印证了“年少无知”。

而自己听歌的风格取向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成型的,这么说有点拿腔作调,其实就是开始听流行歌了,有喜欢的一些歌手而已,而那时刚开始发育,对那种卿卿我我的歌最来劲。回想那时模仿“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对你爱爱爱不完”的样子,就一身鸡皮疙瘩。而那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观众点播》,当某个人为妈妈过生日点了一首《情网》时,心里在想她妈妈过生日真好,我还能借她妈的光听听张学友的歌。当然有大胆一点的人会点一首《吻别》送给老师,而周海媚的出现是听歌的额外福利了。初中时对时任副班长相当崇拜,因为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唱出刚推出的新歌,最牛逼的是此人表现欲极强,从不怯场,站在窗口怒吼“我滴爱赤裸裸”,响彻教学楼和居民楼围绕着的操场。他演唱《凡人歌》的方式也是多年后(几年前)我才参透,一个初中生是如何获得饱经沧桑的感觉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题,而只能佩服当年的他。

而到了高中,已经谙熟流行歌曲界了,甚至已经具备国际视野,渐渐以自己喜欢的歌手要有分量和特色而显示自己有品位,磁带也从盗版合集变为了正版专辑(很后悔大学毕业后因为磁带被淘汰而扔掉了那么多正版磁带,如果它们还在,现在一定会买一台那时买不起的卡座)。但是,听歌还是用的老爸那台单卡录音机,也搞不清楚时髦的老爸,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怎么听歌了,难道是应为我霸占了他的录音机?而当时商场里各种品牌的组合音响,让我垂涎欲滴,也知道了什么叫“音质”。

高考完后,赶上小舅的小饭店装修,他把店里的一套设备搬到我家,除了电视,还有一台三碟连放的VCD,一台AV功放,一对AV音箱,都是大牌的,那个暑假,疯狂租碟看**,同时对功放加音箱的播放形式有了认识,以至于那时还很流行的组合音响已经被我嫌弃(虽然买不起)。

异形抽抽嘴发出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吓我了,确切说是吓个半,因为没,对那个声音表现力很是难忘。功放的加持作用,在我的感觉就像佛祖给珠子开了光。

而宁缺勿滥的性格,导致我拥有自己的音响系统的时间,推迟了很久。

那套东西摆好后,我的脑子里就像上面的流水账一样,稀里哗啦翻滚了很久。

这堆东西发出的声音,确实是有说服力的,至少不是我的听歌行为中的瓶颈。现在更多精力是在遇歌和保存歌上,也在怎样再赚点钱上,毕竟心里还有更想要的另外一套系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